现存生物物种都经历了复杂的气候变化,在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中,面对不适宜气候生物类群会退缩到适宜生存的地方生存,待气候适宜时又进行扩散。气候不适宜时期保存生物多样性的地方被称之为“气候避难所”。第四纪冰期,气候避难所在气候震荡和冰川形成的过程中保留了许多的物种,第四纪气候避难所的研究层出不穷,推动了生物地理和保护生物学的发展。然而,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使得对气候避难所的研究与探索更为重要。
版纳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孟宏虎博士等针对缅甸若开山脉维多利亚山野外考察中发现高山栎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过程中,适应高寒气候的植物将继续往高海拔或者高纬度地区退缩,高海拔地区或者高纬度地区成为这些植物类群对气候变暖响应的缓冲区;而身处低纬度的热带雨林地区,一些残余高山植物将聚集山顶成为最后的气候避难所。为此,提出热带雨林中的高海拔避难所,比如热带山地的山顶等高山植物残余地区,在未来气候持续变暖的过程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
研究成果以Are mountaintops climate refugia for plants under global warming? A lesson from high-mountain oaks in tropical rainforest为题发表于瑞士植物学会会刊Alpine Botany。
高纬度地区拥有的高海拔山脉为高山植物提供气候变暖的缓冲区,亚热带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海拔地区成为气候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