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标记法估计蜥蜴种群大小的方法日益受到批评,原因在于标记法可能增加蜥蜴的死亡率或者改变其行为。为更好的研究和保护蜥蜴种群,开发更加安全、危害性更小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协同进化组的Rachakonda Sreekar和他的同事利用一种捕捉-再捕捉的摄影技术来估计飞蜥Draco dussumieri (Agamidae)的种群大小。他们将飞蜥翼膜的腹部表面斑点作为鉴别飞蜥个体的指标。为检验该指标的可靠性,他们捕捉了45只飞蜥,拍照并用记号笔标记,放生后30天再次捕捉拍照。他们发现,在此期间,飞蜥身上的斑点没有发生变化,该指标鉴别飞蜥的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之后,他们在一片大约2公顷的槟榔种植园内连续10天进行采样,共获得10批样本,24只飞蜥。利用程序CAPTURE里的种群模型,他们对飞蜥的捕捉历史进行建模。模型显示几乎所有的飞蜥都能被捕捉到,飞蜥的种群密度为每公顷13±1.65只飞蜥。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捕捉-再捕捉的摄影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飞蜥种群,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种群的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以Photographic Capture-Recapture Sampling for Assessing Populations of the Indian Gliding Lizard Draco dussumieri为题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