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子站群! 2022/04/06 上午9:17:24 星期三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党建专题 > 蔡希陶专题 > 纪念文集

云南植物科学界一代奠基人蔡希陶教授

发布时间:2011-03-10
来源:科普旅游部

蔡希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是云南植物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植物学术界自学成才的典范。

早在30年代,青年时代的蔡希陶因经济困难,被迫中断学业,考入当时有名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在所长胡先骕博士的培养下,从事植物工作。1932年奉命前往西南边疆云南调查植物,从四川宜宾渡金沙江入滇,先到盐津,即在凉山开始采集植物标本,先后在乌蒙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大围山、老君山、金平分水老岭、芒市、龙陵等地进行大规模的采集调查,踏遍了茂密葱笼茫茫的原始森林,历尽了曲折崎岖险峻难行的羊肠狭路,熬过了瘴疠为疟的恶劣气候,加上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上的隔阂,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经过3年的奋发,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大宗宝贵珍奇的标本万余号,其中就有上百计的未发现过的新种属和地理新分布,是30年代首屈一指的佼佼者,这套完整的植物标本至今仍保存于北京植物标本馆内。由于近几十年来原始森林遭受严重破坏,若顺着蔡老走过的路线,再去采集他所釆到的标本,其中有些种类就已难于再找寻到了。

抗日战争年代,北京沦陷,蔡老受胡博士委托,再一次辗转入滇,和云南省教育厅联系, 由静生生物调查所与云南合办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从事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一经蔡老等交涉就得到龚自知厅长的首肯和支持,自1938年起即在昆明北郊黑龙潭薛公祠(现已倒塌)筹建研究所。

我于1938年夏随江西庐山森林植物园同仁搬迁来滇, 当9月抵昆明借住文庙大成殿时初次和蔡老见面,就觉得他平易近人,待人诚恳。不久,昆明遭日机轰炸为虐,庐园同仁只好搬到黑龙潭,和农林所在一块工作,这样就经常和蔡老在一起,相处极佳。后因房屋狭小,工作人员过多,如静生调查所的汪发 ,俞德浚等许多先生均在此工作,庐园秦仁昌主任决定搬迁至丽江,更便于调查研究高山植物,我又随庐园同仁一同前往,而和蔡老等暂时分开,但常有书信联系。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迁滇的西南联大和北平植物研究所等均在整备复员离滇,许多科研人员亦随之陆续离去。我于1946午夏季也从丽江来昆明,借住北研植物所刘慎谔教授处,准备回江苏宜兴探亲,殊不知为俞德浚和蔡希陶两教授所知,即约我到黑龙潭去,经他两老的敦促和挽留,碍于情面,也只好随他们回黑龙潭。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仅有土地10亩,平房252平米,职工20多人,没有固定经费,仅从省烟草改进所每年委托培育保存烤烟优良品种课题,得到少量补助经费;土地不足,还租用龙云(当时是省主席)的30亩早地做烤烟试验田,每年还得上租米以马铃薯代租送去,我是既来之则安之,也就这样的熬下去。

1947年秋,俞德浚教授前往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进修,仅有蔡希陶所长独掌全局,决定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来渡过难关,蔡老亲自动手,大家齐心协力,租地办农场,种烤烟,种稼穑,卖小菜来维持职工最低生活。那年秋天居然还派我到文山、西畴、麻栗坡、马关等地调查植物2个月,采集了2000多号标本和少量种子引归种植。同时还继续和加拿大、英国等保持着国际种苗交换关系。当时的生活是艰苦的,但蔡老是乐观派,工作最繁重,生活最艰苦,他并不悲观,家中养狗养猫,饲雀鸟和马,成了他的爱好。

蔡老不回北平去过舒适的教授生活,而愿留在贫穷的农林植物研究所,同职工一起过艰苦生活,这种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也是值得学习的。没有上完大学,全靠自己努力,精通植物学,懂外语,确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没有蔡老的日日夜夜辛勤劳动,建设着植物科学的基地,今天能有如此的美好研究场所吗?蔡老为云南人民,为植物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重大贡献将永远为人们所崇敬,所铭记。

1989年11月于黑龙潭

文字录入校对:依万仑,杨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