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Baidu Search
(多个关键字请用"空格"格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 > 国际交流 > 项目合作

版纳植物园顺利完成中老跨边界第二次生物多样性联合科考

时间:2018-10-31  来源:东南亚中心  浏览次数:   作者:宋亮     打印  字体: 关闭

  应老挝科技部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版纳植物园)方向三指挥长宋亮副研究员率由版纳植物园(9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人)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人)相关科技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于2018年10月8至10月29日期间对老挝北部的琅南塔(Nam Ha National Bio-Diversity Park)和丰沙里(Phou Dean Din National Bio-Diversity Park、Phouthaleng Protected Areas)两省的重要国家公园和保护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的联合调查,这是继2018年3月20日至4月12之后方向三组织的针对中老跨边界地区的第二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此次科考获得了老挝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南塔和丰沙里省科技厅、农林厅和各保护区工作人员大力配合,科考队通过样方调查、红外相机拍摄、标本采集和市场调查等方式,对老挝北部地区的鸟类、兽类、鱼类、被子植物、蕨类和苔藓植物多样性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次考察,共安装红外相机62台;调查50m×50m的热带森林样方6个;采集到植物标本300多号,鱼类标本1000多号;收集到灵长类、啮齿类、食肉类、偶蹄类动物分子材料69份,获得红外相机照片近10000张,拍摄到黑熊、豺、熊狸、花面狸、猪獾等10余种动物;观测到鸟类91种。

  中老两国边境山水相连,是中南半岛的核心区域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同时,这里适宜的气候和多样的生境类型孕育了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该区域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然而,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境质量的本底资料还很欠缺。因此,急需在中老边界地区系统地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深入研究关键生物类群的组成、分布和濒危状况,并正确评估该区域生境破碎化现状和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早在2017年8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老挝科技部部长波万坎·翁达拉的见证下,版纳植物园与老挝生物技术和生态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备忘录,致力于促进双方在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在此背景下,版纳植物园“一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培育方向三明确提出开展“中老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此次科考是在双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版纳植物园方向三项目的实施,并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科学院和老挝科技部的友谊。通过此次科考,很好地锻炼了科考队伍,同时为中老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野外科考采集

   

  左上:长茎芒毛苣苔(老挝新纪录种),右上:无茎盆距兰

  左下:藤枣(极小种群) ,右下:毛麝香

   

  鸟类观测照片(上):山蓝仙鹟、凤头蜂鹰

  红外相机照片(下):白鹇、赤麂

  

  科考队员合影

    拍摄:丁洪波、卢华正、李仁、罗召君、张明霞、李国刚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