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至6月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老跨境联合保护野生动植物监测技术培训班”。旨在提升双方项目工作人员的野外科研监测业务水平,构建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内科研监测合作平台,为更有效地对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监测、珍稀濒危物种及亚洲象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老挝科技部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老挝北部三省(琅南塔、丰沙里、乌多姆赛)科技厅、琅南塔省农林厅楠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保护区、勐腊保护区管护所等近40名学员参加了该培训班。
培训将班级授课与野外实践相结合,授课老师由版纳植物园的高力行研究员、邓晓保高级工程师、刘强副研究员、张明霞助理研究员、张文富工程师,以及保护区科研所的杨鸿培和王巧燕高级工程师组成。主要讲授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龟类、鸟类识别方法、野生动物野外监测方法、红外相机设置与野外安装技巧、野生植物样方设置及监测方法、老挝北部兰科植物调查与保护、中老跨境亚洲象保护及动态监测管理、保护区管理经验介绍等内容。
5月31日下午,全部学员来到版纳生态站补蚌工作站进行野外实践考核,实地操作红外相机安装,植物样方设置与样带调查,授课教师给培训班学员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讲解和示范操作。通过实践课程,巩固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
培训班结业总结会上,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杨鸿培和版纳植物园宋亮副研究员祝贺大家圆满完成培训,并感谢各位授课老师的付出。此次课程培训内容较多,涵盖了动植物调查,保护区管理等多个方面,这是继中老跨边境联合生物多样性老挝北部三省联合科考之后的又一次成功的中老科技交流,此次培训提升了中老跨边境保护区老挝青年科技人员的实力,为中老跨边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打了一定基础。授课教师代表刘强表示这是个相互学习的机会,西双版纳与老挝北部依山傍水,双方应多交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齐心协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当地的科学家,实现合作共赢。老方学员代表Khamting NORLAANG发表感言,感谢中方组织此次培训班,增加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并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回国后会将此次培训班获得的知识分享给相关同事,并希望此类培训班能长期举办,让中老双方有更多交流机会。会后杨鸿培和宋亮为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颁发了证书。
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内分布有种类众多的珍稀濒危物种,急需采用标准的方法,对该地区的生物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监测。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为中老双方项目人员采取规范统一的方法在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内开展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培训班的顺利举办获得版纳植物园方向三项目、亚太森林组织亚欧林业示范项目--老挝北部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CEPF项目的资助,并得到尚勇保护区和勐腊保护区管护所、版纳生态站等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培训班开班仪式
授课教师
课堂练习
野外实习
培训班合影